| 销售与管理

用人——论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以销售利润为生存的根本,销售利润靠人来实现,而要实现人的创造力,靠的就是企业的文化。有文化就有利润,有利润就有企业的长治久安,就有企业的发展动力。因此,打造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就是成就一个非凡的企业管理者最核心的任务。

   好的企业文化应该以“人”为核心的贯穿力,通过对人的价值认同去实现企业的高速发展。中国有句俗话叫“一人兴邦”,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智慧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那么一个人的智慧就自然可以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了。

  那怎样才能实现人才的一人兴邦呢?问题的最核心就是建立起适合人才成长的机制,让人才为未来的人才不断的创造平台,不断的扩张企业的版图。因此,就要建立一种全人才的方位机制。放弃那种:“适合企业的人才,才是最好的人才。”的小思路。用包容的心去创造一个:“只要是人才就适合企业”的新的文化机制。不怕你强,就怕你不强,其实从《三国演义》的故事中我们就可以得到启发,人才的集中构建了魏国的强大,也打造了蜀国的繁盛,从总体而言,两者的人才战略塑造了两国的鼎盛与繁荣,可见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而引进了人才之后的合理化考核,以及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以及当权者把握局面的度的手法处理上,就可以看出两家的不同命运。

  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在制订人才战略的时候,当刘备来投靠曹操的时候,曹操深知刘备绝对会成为今后的大祸患,可是为了不影响整个人才战略的实行,使外界产生魏国不容才的大局上,曹操乾纲独断,制订了留下刘备的人才战略指导思路,其气魄与气势就可见一般。在推行人才制度的时候,选材用人,使管理的思想发挥到几乎及至,成就了魏国的千秋大业,也就实现了曹操从一个逃犯到一个皇帝的人生命运的转变。

  而同为用人,刘备也采取了包容的心态,但是刘备用人以稳为主,以情谊取人,制人,经不起挫折与改变,经高人指点之后知道天下有卧龙,礼贤下士对人才的关怀无不进入及至,以情待人使人才充分得到尊重,但是在号称:“卧龙凤雏”之一的庞统去接洽刘备谋求发展的时刻,刘备却以其貌不扬而疏远庞统,与曹操对庞统的大度而言,实在是难有所比,仅此一点即可以看出两人用人的核心人才观不同,刘备求才的包容是做出来的,而曹操聚集天下英豪成就魏国是气魄与胆识,是发自内心的。

  当得知庞统的计谋算计了自己之后,曹操并没有对庞统进行指责,相反的检讨自己的错,对火烧赤壁的事件坦然面对,以笑来面对失败,饱经挫折终于再起。

  而刘备的人才战略制订是虚伪的求才,由于在制订人才战略中的情感色彩加深太浓,所以,导致关羽死后,自己的境地处于两难,不但没有为关羽报仇,相反的损失了蜀国的整个国家战略,国家兵力,以及爱将张飞,自己也被这样的人才构架所导致的挫折,忧郁死于蜀都,终没有成就其帝王梦。

  从两点可以看出:慷慨用人的人,得到的将是人才的追捧,人才的服从,而委琐的用人,只会导致局面的控制失常,当这种机制一旦扎根将直接导致企业的衰弱,最危急时甚至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国家是大纲,企业是载体,试想一下,在一个企业中,如果一部分人明知道企业出现了某种问题或者可以在哪个地方帮企业控制成本,而犹豫于形势不去管,不去理睬,而另一部分人不知道企业的问题,而管着企业,理着企业并将错误不断的延误下去,那企业的得失在哪里,企业付出的薪酬在哪里得到回报与补偿呢?对于知道问题的人,没有将问题告诉企业,缺乏员工的本分,企业付出的酬劳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而对于不知道问题的人,由于不知道问题在哪,而完全没有忧患意识,拿着高薪,却将企业引向衰亡的尽头,企业付出的酬劳、权利都获得了。而他们对企业的责任,又去哪里了呢?而造成这一切问题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呢?社会强调的是逆向思维,用倒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既然明知道有问题,解决问题就只有靠自己。

  因此,要建立企业的核心文化,首先要做到的是大胆用人、选拔贤才、用公平的制度去给人才以机会,以人才的实力展现出企业最核心的魅力,使企业充满生机与底蕴。在获得了人才之后,如何的去管理人才靠的就是制度的公平化,而不是情感化。对企业而言,要将人才的本才、口才、辩才、德才、量才、度才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并作出公正的评估,择岗而适。在企业中要获得更多的人才就必须做到公平化就必须制定“门户开放的总裁面对面”建议制度(包括思想建议,人才建议,将人权放在员工的手里,使员工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挂钩,将责任进行到底)与“责任到人”的责任制度。建立起这样的文化,就可以创造企业的顶级核心文化。

  将核心文化推广到市场,就可以成为全国人才追捧的对象,而人才追捧的对象,就必然成为市场销售的导向,这样的企业就不再以利润为支撑,而是靠人才去谋发展,利润已经不再是企业考虑的问题,因为源源不断的利润,已经使企业的成长达到一个鼎盛的繁荣。